
嚴控“耗占比”不搞了!了!
近日,四川省衛健委發布了《中共四川省衛生健康委員會黨組關于省委第一巡視組巡視反饋意見整改階段進展情況的通報》(以下簡稱通報)。
據通報了解,四川省衛健委下令,針對該省公立醫院績效考核進行整改,禁止將‘消耗衛生材料費20元以下、醫學檢驗檢查收入占比25%以下’等指標納入考核。
整改通知下發后,四川省衛健委按照《關于印發公立醫院綜合改革示范項目工作方案的通知》《關于開展公立醫院綜合改革績效評價做好2021年度補貼資金分配等工作的通知》《關于抓好推動公立醫院高質量發展意見落實的通知》文件要求,明確“每百元醫療收入(不含藥品收入)中消耗衛生材料費”和“醫學檢驗檢查收入占比”指標均不再納入考核范圍。
自2017年以來,醫療圈內嚴控“耗占比”,各大醫院“停用、限用”耗材一度鬧得沸沸揚揚,其主要原因還是國家衛健委早前要求“公立醫院耗材占比全部砍至20%以下”。
然而,隨著控費手段不斷調整,公立醫院醫用耗材盲目“一刀切”也隨之叫停,但由于政策傳達不到位、執行不到位等各種因素,仍有部分地區將嚴控“耗占比”作為醫院考核指標。
如今,一省衛健委公開明確嚴控“耗占比”,徹底不考了!對應考核指標也調整為“公立醫院百元醫療收入的醫療支出(不含藥品收入)”和“醫療服務收入(不含藥品、耗材、檢查、化驗收入)占公立醫院醫療收入的比例”。
不過,控制“耗占比”不作為考核指標,并不代表院內耗材使用放開,新版公立醫院考核對醫用耗材、大型醫療設備等各項指標也有了全新的要求。
事實上,國家衛健委今年公布的《關于印發國家三級公立醫院績效考核操作手冊(2022版)的通知》(以下簡稱手冊),嚴控“耗占比”就已不在三級醫院績效考核指標中!
取而代之的考核指標是“重點監控高值醫用耗材收入占比”,考核年度醫院重點監控高值醫用耗材收入占同期耗材總收入比例。
根據新版《手冊》,“重點監控高值醫用耗材收入”指的是第一批國家高值醫用耗材重點治理清單公布的18種醫用耗材的收入,倒逼公立醫院進行高值耗材管控。
另外,新版《手冊》還強調,在降低藥品、醫用耗材費用的同時,降低大型醫用設備檢查治療價格,合理調整體現醫務人員技術勞務價值的醫療服務價格。
根據國家衛健委發布《關于2019年度全國三級公立醫院績效考核國家監測分析有關情況的通報》,2019年三級公立醫院重點監控高值醫用耗材收入占耗材總收入比例為33.17%,較上年呈增長趨勢。
顯然,公立醫院高值耗材監管力度,將持續加大。
基于此,不少大型公立醫療機構開始調整院內耗材管理,例如中共廈門大學附屬第一醫院,對不降價耗材予以停用;福建中醫藥大學附屬第三人民,降低高價進口高值耗材使用比例...
無疑,在DRGs/DIP付費改革、帶量采購低價聯動等多重政策影響之下,大批企業紛紛開始主動降價,高值醫用耗材價格水分進一步被擠出。
以遼寧省為例,8月初至今已有五批耗材主動降價。
當然,針對集采中惡意低價競爭以及唯低價論也都是不可取的。
在今年2月,國家醫療保障局副局長陳金甫在國務院政策例行吹風會上就表示,要在規則層面,針對特定的品種以及競爭格局來設置競價規則。放寬競爭格局,平衡使用和供給,適當保持競爭率,使價格達到合理回歸。不追求最低價,也堅決反對跑步競價,讓企業公平競價更加合理。
近期,陳金甫赴山東威海調研耗材集采中選產品落地使用情況,實地考察中選產品原料與產能保障、供應配送、終端使用等情況,并與企業和醫療機構代表座談聽取意見建議。
陳金甫再次表示:近年來,醫藥企業和醫療機構自覺響應改革、擁抱集采,做出了積極努力,已成為推動改革、促進發展的同路人。下一步,要持續推進集采提速擴面,推動形成公平競爭、質量保障與創新驅動的行業發展新格局。
毫無疑問,集采加速擴圍后,整個行業邏輯也迎來巨變。對于所有械企而言,必須在“質優”與“價廉”之間找到平衡,在創新研發和產業布局策略上下好棋、走對路,掌握產品核心技術,才能在市場競爭中始終保持領先地位。
來源:醫療器械經銷商聯盟